近年來,隨著我國支氣管鏡診療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支氣管鏡檢查已成為呼吸系統疾病診治中的一項重要診療方法.支氣管鏡操作整體安全性良好,但由于操作本身的侵入性以及其他多種因素,臨床中常有咳嗽,喘息等問題發生.霧化吸入治療通過直接吸入抗炎,平喘等藥物,在氣道局部直接發揮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對操作的耐受性,減少或避免支氣管鏡操作期間常見的氣道水腫,痙攣等氣道問題,在圍手術期氣道管理中具有積極意義,但目前有關支氣管鏡操作圍手術期霧化吸入治療的前瞻性研究資料有限,缺乏規范指導意見;各級醫療機構診療設施,操作水平以及臨床經驗存在差異.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介入呼吸病學學組聯合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組織全國多學科專家,基于現有研究資料和專家意見,共同制定本共識,以期更好地指導各級醫師在支氣管鏡操作過程中開展規范的霧化吸入治療,優化支氣管鏡操作圍手術期氣道管理工作.
支氣管鏡操作作為一項侵入性診治手段,對氣道存在一定的機械刺激和損傷,可導致氣道創傷,水腫以及誘發氣道痙攣等.此外,麻醉藥物的應用以及患者本身的基礎病理生理狀態等均可影響氣道狀態,增加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風險[1].一些特殊的操作技術如各類針對腫瘤的消融治療,支氣管熱成形治療,氣道支架置入,活瓣置入等也可直接損傷氣道上皮細胞,增加氣道并發癥風險[2,3,4]
1、喉痙攣,喉頭水腫:喉痙攣多見于插鏡不順利,粗暴操作或麻醉不充分的情況,癥狀大多在拔出支氣管鏡后可緩解.喉頭水腫在支氣管鏡異物取出術中較常見,發生率為0.75%~2.80%,通常與反復進出氣道導致的損傷有關[5,6,7].在硬質氣管支氣管鏡的使用中則更為常見,尤其是在使用較粗的鏡管或操作時間長時容易出現[7,8].喉頭水腫通常持續時間較短,具有自限性,但嚴重的喉頭水腫可導致氣道狹窄,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需要緊急氣管插管,環甲膜穿刺,甚至氣管切開治療.
2、氣道損傷:支氣管鏡操作可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氣道損傷[9],其中絕大多數為輕微的氣管,支氣管黏膜損傷,多與術中操作有關.因此建議進鏡時應保持支氣管鏡前進方向位于視野中央,以減少鏡身對管壁的刺激和損傷.硬質氣管支氣管鏡操作如果不熟練,則會增加氣道損傷的風險[9].單純的氣道黏膜損傷多呈自限性,無需特殊處理.嚴重的氣道裂傷可貫通管壁,雖然少見,但一旦發生可能危及生命[10],需要緊急處理.
3、支氣管痙攣:支氣管鏡操作造成的機械刺激可引起氣道平滑肌收縮,發生支氣管痙攣[11.12].支氣管痙攣可導致患者出現喘息,呼氣時間延長,血氧飽和度下降,二氧化碳蓄積等,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死亡.有調查研究顯示支氣管鏡操作期間支氣管痙攣總體發生率在2.0%~12.3% [13,14].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等氣道高反應患者支氣管痙攣發生風險顯著增加[15].有研究顯示14%的哮喘患者行支氣管鏡操作后發生支氣管痙攣導致呼吸急促,而在極重度哮喘患者中發生率則高達53%[16].
4、氣道黏液纖毛清除功能障礙:氟烷,恩氟烷,異氟烷等吸入性全身麻醉藥物以及丁卡因,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藥物均可影響氣道纖毛擺動頻率和協調性,降低纖毛清除功能[17,18],導致患者在支氣管鏡操作后出現咳嗽,排痰.此外,一些特殊的治療操作如置入支架等,可直接影響纖毛清除功能.研究表明氣道支架置入后黏液堵塞的發生率在11%~40%[19,0],且采用硅酮支架置入的患者比金屬支架置入者發生率更高[4,21].另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肺炎,肺膿腫,肺不張等疾病患者,由于感染和炎癥反應,往往術前就存在黏液高分泌,術后痰液滯留問題也較為突出.
5、肺通氣功能下降:行支氣管鏡檢查患者可發生不同程度的肺通氣功能下降,可能與器械刺激導致支氣管黏膜下迷走神經興奮以及支氣管鏡置入氣道時引起的氣道部分阻塞有關,如標準口徑支氣管鏡(外徑4.9 mm)約占成人氣道截面的10%~15%,可顯著增加氣道阻力[22].研究顯示健康成人支氣管鏡檢查術后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可下降9%~17%[23],而存在呼吸系統基礎疾病如慢阻肺,哮喘患者FEV1下降更加明顯[16].有研究顯示半數哮喘患者在支氣管鏡檢查術后出現FEV1下降,下降幅度在10%~26%[23, 24].
6、其他:行支氣管鏡操作后,患者還可出現多種不適癥狀,如咳嗽,咳痰,胸悶,咽喉痛等[25,26,27,28].有調查顯示40%~60%的行支氣管鏡操作患者術后表示術中出現不適,甚至難以忍受[29].因此,術前通常需要給予鎮靜,鎮痛處理.
二、支氣管鏡操作圍手術期霧化吸入藥物
霧化吸入治療是呼吸系統疾病特有的給藥方法,藥物直接作用于氣道,起效迅速,全身不良反應少,并且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適用于支氣管鏡操作圍手術期的氣道管理工作,目前常用的霧化吸入藥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短效支氣管舒張劑和祛痰藥.
1、ICS:ICS是目前最常用的氣道局部抗炎藥物,在支氣管鏡操作圍手術期用于降低術中氣道痙攣發生風險,減少支氣管鏡操作引起的氣道炎癥,水腫等[30].ICS抗炎機制可分為經典途徑和非經典途徑,經典途徑是指激素與胞質內的激素受體結合,并轉運進入細胞核后影響核酸的轉錄而發揮抗炎作用,一般需要數小時起效;非經典途徑指激素與細胞膜上的激素受體直接結合發揮抗炎作用,可在數分鐘內生效,但需高劑量的ICS才能啟動[31,32].
目前國內已上市用于霧化吸入的ICS包括布地奈德,二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它們的作用機制及適應證等相似,但在藥效學,藥動力學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布地奈德受體親和性好,起效相對較快(3 h)[33],抗炎作用強[34],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
2、短效支氣管舒張劑:霧化吸入短效支氣管舒張劑在支氣管鏡操作中主要用于快速改善氣道痙攣,緩解呼吸困難癥狀.適用于支氣管鏡操作圍手術期霧化吸入的短效支氣管舒張劑主要包括短效β2受體激動劑(short-acting beta 2 receptor agonist,SABA)和短效膽堿能受體拮抗劑(short-acting muscarinic antagonist,SAMA)兩類.
SABA主要通過激動氣道平滑肌上的β2受體,激活腺苷酸環化酶,提高細胞內環磷酸腺苷(cAMP)的濃度,降低細胞內Ca2+濃度,從而達到松弛氣道平滑肌的作用[35, 36].同時SABA還可促進呼吸道纖毛的振動,從而改善黏液纖毛的清除功能[37, 38].臨床常用藥物有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霧化溶液經吸入后數分鐘內起效,1 h達到峰值,療效持續4~6 h.沙丁胺醇霧化溶液經吸入后數分鐘內起效,1.0~1.5 h達到峰值,療效持續3~6 h。0.63 mg左沙丁胺醇霧化溶液等效于2.5 mg沙丁胺醇,可部分替代沙丁胺醇[39].
SAMA主要通過阻滯乙酰膽堿與氣道乙酰膽堿受體結合起到舒張支氣管的作用[40].它起效較SABA慢,舒張支氣管的作用也比SABA弱,但SAMA與SABA聯用可減少SABA過量使用所致的震顫,心悸等不良反應,具有協同,互補作用[41].目前國內上市的SAMA霧化制劑僅有異丙托溴銨及其復方制劑.異丙托溴銨霧化溶液經吸入后一般在15 min內起效,1~2 h達峰值,持續4~6 h.
3、祛痰藥:行支氣管鏡操作患者如果存在黏液高分泌或排痰困難情況,除常用口服祛痰藥外,也可以通過霧化吸入祛痰藥物協助排痰.另外,生理鹽水具有很好的稀化痰液的作用,是硅酮支架置入后的常規的治療,也是金屬覆膜支架置入后的推薦治療[42,43].國內批準可用于霧化吸入的祛痰藥物主要包括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和氨溴索.
NAC屬于黏液溶解劑,是國內最早上市的有霧化劑型的祛痰藥物,它的主要作用機制為裂解黏蛋白分子復合物間的雙硫鍵以降低痰液黏性,從而促進痰液排出.此外,它還可以通過促進纖毛運動提高黏液清除能力,抑制黏液分泌細胞增生以及抑制黏蛋白MUC5AC基因表達等多種機制發揮祛痰作用[44, 45, 46, 47].另外,有研究顯示NAC還具有減少細菌附著,抑制及破壞生物被膜形成以及協同抗生素提高抗菌效果等作用[48, 49].
氨溴索也是臨床常用祛痰藥物之一.目前已有霧化劑型上市,可通過分解痰液中的糖蛋白來降低痰液黏性,還可通過調節呼吸道黏膜黏液腺與漿液腺的分泌使痰液稀釋[50].此外,還可以通過促進纖毛運動,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質釋放等機制促進排痰[51].
三、支氣管鏡操作圍手術期霧化吸入裝置
霧化吸入裝置的選擇是否正確將直接影響霧化吸入治療的效果.目前臨床常用的霧化吸入裝置主要包括噴射霧化器,超聲霧化器和振動篩孔霧化器3種.影響霧化器霧化效能的主要因素為有效霧化顆粒直徑和單位時間釋霧量.霧化顆粒直徑對藥物沉積部位有直接影響,有效的霧化顆粒直徑應在0.5~10 μm,其中粒徑5~10 μm的霧化顆粒主要沉積于口咽部,粒徑3~5 μm的霧化顆粒主要沉積于支氣管和細支氣管,粒徑<3 μm的霧化顆粒50%~60%沉積于肺泡.臨床實際操作中應根據治療目的,藥物特性等選用合適的霧化吸入裝置.
1、噴射霧化器:推薦應用于支氣管鏡操作圍手術期的霧化吸入治療.噴射霧化器結構簡單,經久耐用,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它的工作原理為通過壓縮空氣或氧氣形成Venturi效應,使藥液變成霧狀.通常氣體流量越大,氣壓越高,噴射霧化器產生的氣溶膠顆粒直徑就越小,釋霧量就越大.臨床應用中一般建議的氣體流量為6~8 L/min[52].噴射霧化器形成的霧化顆粒直徑多在2~4 μm,主要沉積于下呼吸道和肺部,霧化顆粒在肺內的沉降率為10%左右[52].
2、振動篩孔霧化器:推薦應用于支氣管鏡操作圍手術期的霧化吸入治療。振動篩孔霧化器小巧輕便,可隨時調整霧化吸入藥物量,在臨床也較為常用。它的工作原理為通過壓電陶瓷片的高頻振動使藥液穿過細小的篩孔而產生藥霧顆粒。它是目前霧化效率最高的霧化器,且殘留藥量較少(0.1~0.5 ml)[53]。振動篩孔霧化器產生的顆粒大小主要取決于篩孔的直徑,產生的霧化顆粒直徑多在3~5 μm,主要沉積于下呼吸道和肺部,霧化顆粒在肺內的沉降率可達30%以上[54]。
3、超聲霧化器:暫不推薦用于支氣管鏡操作圍手術期的霧化吸入治療.原因如下:①超聲霧化器釋放顆粒直徑多在3.7~10.5 μm,主要沉積在鼻,咽腔等上呼吸道,僅有少數進入下呼吸道,霧化顆粒在肺內的沉降率僅為2%~12%[55].②超聲霧化器產生的氣溶膠密度較大,吸入后呼吸道內氧分壓相對偏低,不適用于哮喘等喘息性疾病的霧化吸入治療[56, 57].超聲霧化器目前主要用于鼻,咽喉等上呼吸道疾病的霧化吸入治療.另外,超聲霧化器用于混懸液霧化吸入時可能導致藥液濃縮,影響霧化效果,故不推薦用于混懸液的霧化吸入治療.
四、支氣管鏡操作圍手術期霧化吸入治療的實施及注意事項
霧化吸入治療根據實施時間和目的不同分為提高手術耐受性,預防或處置氣道并發癥等,我們據此分為術前管理,術前準備,術中管理,術后管理4部分進行敘述.
(一)術前管理
術前應評估患者支氣管鏡操作圍手術期氣道問題發生風險.存在氣道高反應,肺功能減低,黏液高分泌等因素的患者以及兒童,老年人等特殊患者,支氣管鏡操作圍手術期氣道問題發生風險顯著增加.對于存在氣道基礎疾病和發生氣道問題風險較高的擇期手術患者,應于術前進行優化管理,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待疾病穩定或一般狀況改善后再行支氣管鏡檢查.
術前霧化吸入ICS和支氣管舒張劑可幫助提高手術耐受性,減少支氣管鏡操作對氣道的刺激及炎性損傷,降低術中,術后氣道并發癥風險.建議對于術前存在氣道高反應,慢阻肺等基礎氣道疾病患者以及存在喘息高危因素的患兒,考慮應用;既往在支氣管鏡操作術中或術后發生過喉頭水腫或痙攣,或出現支氣管痙攣的患者,亦建議預防性應用,在普通人群中不作常規推薦.對不同情況患者的具體管理建議和推薦意見如下.
1、氣道高反應:推薦術前霧化吸入ICS,可考慮聯合應用支氣管舒張劑。
氣道高反應是指氣道對各種刺激呈高度敏感狀態,它是支氣管哮喘的重要特征,此外部分慢阻肺,喘息型支氣管炎,呼吸道感染等患者也存在氣道高反應,但程度相對較輕.存在氣道高反應的患者對機械刺激較普通人群敏感,手術耐受性低,支氣管鏡操作術中及術后咳嗽,支氣管痙攣等發生率較高,并且其發生率與病情嚴重程度相關[23,24].目前普遍認為氣道炎癥是導致氣道高反應性最重要的機制.術前霧化吸入ICS有助于降低氣道炎癥水平.英國胸科協會2013年成人可彎曲支氣管鏡指南建議哮喘患者應在術前改善疾病控制水平,以提高對支氣管鏡檢查治療的耐受性[23,58].因此,對于存在氣道高反應的患者,建議術前霧化吸入ICS以改善氣道炎癥水平,降低氣道反應性,也可同時聯合霧化吸入支氣管舒張劑.
2、肺功能減低:推薦存在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的患者術前霧化吸入ICS和支氣管舒張劑.
肺功能減低人群支氣管鏡操作圍手術期風險顯著高于普通人群,尤其是哮喘控制不佳或患有慢阻肺等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的患者,圍手術期易發生支氣管痙攣,喘息,缺氧等氣道并發癥[23].有研究顯示重度至極重度慢阻肺患者支氣管鏡檢查圍手術期氣道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可高達22%,是非慢阻肺患者的近4倍[59],影響手術進程和安全性.因此,對于肺功能減低的人群,術前應優化藥物治療與氣道管理以改善肺功能,提高手術耐受性.對于存在慢阻肺等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的患者,建議術前可通過霧化吸入ICS和支氣管舒張劑穩定,改善肺功能狀態,降低術中操作風險.
3、黏液高分泌,痰液滯留:推薦痰液黏稠/滯留顯著的患者可考慮術前霧化吸入祛痰藥物。
黏液高分泌和痰液滯留常見于肺部感染(如肺炎,肺膿腫等)以及支氣管擴張癥,慢阻肺等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患者.由于這類患者存在急慢性炎癥,纖毛運動能力降低,氣道黏蛋白分泌增加,導致患者痰液增多,不易排出.同時,由于這類患者存在氣道黏膜水腫,炎癥刺激等情況,常合并氣流阻塞,氣道高反應,支氣管鏡操作圍手術期氣道問題風險較高.對于此類患者,術前應積極控制感染,加強排痰,以保證支氣管鏡操作時視野清晰,降低術中氣道問題發生風險.除常用口服祛痰藥外,術前霧化吸入祛痰藥可幫助降低痰液黏性,使痰液易于排出[60].另外,對于合并呼吸急促,喘息,呼吸困難等情況的患者,可根據具體情況考慮霧化吸入ICS和支氣管舒張劑,以減輕氣道炎癥和黏膜水腫,降低術中氣道痙攣風險.
4、兒童:推薦存在喘息高危因素和擬行異物取出術的患兒術前霧化吸入ICS和支氣管舒張劑.
兒童氣道相對成人狹窄,臟器的生理儲備能力相對也較差[61],且支氣管鏡操作過程中難以較好配合,故圍手術期氣道相關問題發生率相對較高.研究顯示接受支氣管鏡檢查的患兒喉,支氣管痙攣和聲門下水腫的發生率分別為2.1%和2.4%[62].2018年中國兒科可彎曲支氣管鏡術指南建議對于有支氣管哮喘發作或有喘息高危因素的患兒支氣管鏡術前常規霧化吸入ICS(如布地奈德混懸液1 mg/次,每8小時或6小時1次)和支氣管舒張劑,病情嚴重者加用靜脈糖皮質激素和支氣管舒張劑,待病情穩定后再行支氣管鏡檢查[63].此外,由于我國氣管支氣管異物發生率高,占0~14歲兒童意外傷害的7.9%~18.1%,約80%的患兒年齡在1~3歲[64].接受支氣管鏡異物取出術的患兒術前霧化吸入SABA及ICS,可降低術中支氣管痙攣及血氧飽和度下降的發生率,提高術后血氧飽和度,減少手術時間,及早出院[30].
5、老年人:推薦存在氣道高反應或慢阻肺等氣道基礎疾病的老年人術前霧化吸入ICS和支氣管舒張劑.
老年人呼吸系統功能下降,且常合并慢性心肺疾病,對各種檢查的耐受性減低.支氣管鏡操作的機械刺激引起的氣道收縮或痙攣可顯著增加患者圍手術期不良事件風險[23,65,66].日本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隊列研究顯示,12.1%的老年患者在支氣管鏡操作期間發生血氧飽和度下降[66].支氣管鏡操作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隨患者年齡的增加而上升,年齡≥80歲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可達30%以上[27].建議對擬行支氣管鏡操作的老年患者,術前充分評估手術操作風險,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對于合并氣道高反應或慢阻肺等氣道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推薦術前霧化吸入ICS和支氣管舒張劑,以提高手術耐受性,降低術中,術后氣道并發癥發生風險.
6、既往曾發生氣道并發癥:推薦術前霧化吸入ICS,必要時聯合支氣管舒張劑.
既往支氣管鏡操作術中或術后曾發生過喉頭水腫或喉痙攣,支氣管痙攣的患者,再次行支氣管鏡操作時仍存在較高的氣道問題風險.因此,對于此部分人群,如再次擬行支氣管鏡操作,建議可考慮術前預防性應用ICS以改善患者氣道狀態,提高手術耐受性,降低術中氣道并發癥風險;對于曾發生過支氣管痙攣的患者,建議可同時聯合吸入支氣管舒張劑[58,63].
(二)術前準備
支氣管鏡操作術前應用短效支氣管舒張劑(SABA或SAMA)可降低操作術中氣道痙攣風險,提高耐受性.對于存在氣道高反應,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喘息風險較高的患兒以及既往操作中發生過支氣管痙攣的患者,推薦術前常規霧化吸入短效支氣管舒張劑[58,67,68].在一般人群中,盡管有部分研究表明術前應用SABA或SAMA可以降低術中氣道反應性和支氣管痙攣風險[69,70,71],但由于目前證據級別不高,尚不做常規推薦.
(三)術中管理
支氣管鏡操作術中應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建議常規行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以及時發現術中出現的脈搏血氧飽和度下降,支氣管痙攣等氣道問題,有條件者可監測呼氣末二氧化碳[23,58].對于術前存在氣道高反應,肺功能減低,低氧血癥等危險因素的患者以及老年,兒童等特殊患者,尤其需要關注術中氣道問題發生風險.建議條件允許時盡可能縮短術中操作時間以降低對氣道的刺激和肺功能的影響.
支氣管痙攣是支氣管鏡操作術中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72],臨床表現為通氣阻力增加,呼氣性呼吸困難,潮氣量降低,嚴重時可導致呼吸衰竭和二氧化碳蓄積[73, 74].術中一旦發生支氣管痙攣,應立即停止操作,吸氧的同時靜脈或霧化吸入ICS和支氣管舒張劑,必要時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75, 76,77].
(四)術后管理
存在氣道高反應,肺功能減低等肺部基礎疾病的患者,支氣管鏡操作術后常見咳嗽,喘息等氣道問題.術后霧化吸入ICS和支氣管舒張劑可用于緩解支氣管鏡操作引起的氣道炎癥,水腫,減少支氣管痙攣,喉頭水腫等的發生.
兒童氣道黏膜嬌嫩,術中操作易導致黏膜水腫,術后易發生咳嗽,支氣管痙攣等氣道問題.術后霧化吸入ICS可改善支氣管鏡操作對呼吸道的刺激,尤其對于存在喘息高危因素,術中操作時間較長或接受硬質支氣管鏡檢查的患兒,必要時可聯合應用支氣管舒張劑以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78 ,79].
慢阻肺,支氣管擴張癥,肺炎,肺膿腫等黏液高分泌患者,術后痰液滯留問題較為突出[80].術后霧化吸入祛痰藥可幫助有效排痰,減少細菌定植機會,促進康復.另外,接受硅酮支架或金屬覆膜支架置入的患者易出現痰液增多,細菌定植等問題[20,43],霧化吸入生理鹽水或祛痰藥有助于痰液排出,保持氣道通暢并降低細菌定植風險.
(五)霧化吸入治療的實施流程
霧化吸入治療具體實施流程及推薦應用人群見圖1.霧化吸入常用藥物及推薦劑量,常見不良反應見表1.

(六)霧化吸入治療注意事項
霧化吸入時最好選擇坐位或半臥位,以利于膈肌下降,胸腔擴張,增大氣體交換量,有利于吸入藥液沉積到終末細支氣管及肺泡.重癥患者或無力者可采取臥位床頭抬高30°的體位.霧化時間不宜過長,以10~15 min為宜.
霧化吸入前要清潔口腔,清除口腔內分泌物及食物殘渣.霧化吸入過程中要防止藥物進入眼睛.使用面罩吸入時,在霧化前不能涂抹油性面膏,霧化后立即清洗臉部,以減少經皮膚吸收的藥量.霧化吸入時應避免藥物濃度過高,氣霧溫度過低等問題,避免刺激呼吸道.霧化吸入過程中,患者如出現頻繁刺激性咳嗽或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應暫停霧化吸入治療.
霧化時,應盡可能使用口器吸入(年幼者應使用面罩),如使用面罩則密閉式面罩優于開放式面罩.遠離面部的開放式面罩會減少吸入肺內的藥霧微粒量.呼吸節律對吸入藥霧微粒量亦有影響.吸氣過快時,藥物微粒易在慣性力的作用下沖撞沉降于上氣道,而屏氣不足時會減少藥物微粒在肺內沉積.嬰幼兒和年老體弱者配合使用延伸器可幫助解決這類問題.兒童哭鬧時吸氣短促,藥霧微粒主要以慣性運動方式留存在口咽部,而且煩躁不安也使面罩不易固定,因此最好在安靜狀態下吸入[81].
霧化吸入后應注意及時漱口,以減少藥物在口腔內的沉積,尤其是霧化吸入ICS后.霧化吸入后痰液稀釋會刺激患者咳嗽,需及時協助患者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另外,霧化吸入治療后應及時清潔或更換霧化器,以避免污染和保證有效的藥物輸出.
此外,應用霧化吸入治療時還需關注藥物相關副作用以保證用藥安全性(表1).活動期或靜止期肺結核患者應慎用ICS;抗膽堿能藥物使用時應特別注意確保藥物不能接觸到眼睛,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慎用;前列腺增生或曾發生尿潴留的老年患者應慎用抗膽堿能藥物;嚴重的心血管疾病(例如:缺血性心臟病,快速性心律失?;蛑囟刃牧λソ?,未得到控制的甲狀腺毒癥,未經治療的低鉀血癥及易患閉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應謹慎使用β2受體激動劑.霧化吸入治療過程中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不能耐受者建議停用霧化吸入治療.霧化吸入過程中如出現支氣管痙攣,應立即停止霧化吸入并給予相應的處理措施.其他不良反應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當根據具體情況權衡利弊決定是否繼續霧化吸入治療.
五、總結
支氣管鏡操作圍手術期規范,正確的應用霧化吸入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氣道狀態,減少術中及術后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節省醫療費用.呼吸科醫師在臨床實踐中可參考本專家共識,結合臨床實際情況,根據適應證制定合適的霧化吸入方案,以提高支氣管鏡操作術中及術后安全性.
作者: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介入呼吸病學學組 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
通信作者:王廣發,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癥醫學科;李時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平臺所有轉載文章均為傳遞更多專業知識,服務大眾,并明確標明來源及作者,榮譽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