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清空記錄
歷史記錄
重癥監護病房(i nt ensi ve car e unit ,I C U )人工呼吸機治療的氣管插管的危重患者,由于人工氣道的建立破壞了呼吸道正常的解剖及功能,聲門與氣囊之間常形成一死腔,有較多的分泌物積聚,當氣囊壓力下降至正常范圍,這些分泌物經氣囊旁側流入肺部是引起通氣后肺炎發生的重要來源[1] .但長期氣囊壓力過高,也會導致氣管黏膜受壓缺血,甚至發生潰瘍和炎癥[2,3].研究表明[4,5] ,當氣管導管套囊內壓超過2.94k Pa 時,氣管黏膜血流開始減少,達3.92k Pa 時可導致氣管黏膜的缺血性損傷;氣囊壓力以維持在1.96~2.94k Pa 為宜,能有效避免誤吸的發生和氣管黏膜的損傷.因此,精確測量套囊壓力使其維持在正常范圍,對防止氣管黏膜受損是至關重要的.本研究在首次氣囊校正后,連續監測氣囊壓力的變化,及時注氣至正常范圍,可有效地防止相應并發癥的發生,現介紹如下.
首次氣囊壓力校正后2h,4h ,6h ,8h ,患者氣囊壓力分別 為 2.48±251k Pa ,2.02±0.352k Pa ,1.80±0.223k Pa ,1.77±0.00k Pa .校正后2h,4h ,6h ,8h ,各時段參與氣囊壓力測量人數分別為:24,24,12,3 人.校正后 6h 參與氣囊壓力測量人數降為初始測量人數的50%,校正后8h 參與氣囊壓力測量人數則降為初 始 測 量 人 數 的 12.5%.統計(圖1,2)